世人皆知,《三国演义》是由罗贯中杜撰而来,其内容皆是作者本人基于《三国志》的正史记载,所描绘的东汉末年的三国纷争以及各路豪杰的英雄本色。他擅长对人物和故事加以神化绚烂的手段,正因如此,许多作者笔下的人物形象都被笼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,关羽便是其中之一。
若是在我没有读过《三国志》之前,我定然会毫不犹豫地维护这个"美髯公"在世人心中忠勇无双的形象。按照《三国演义》的故事情节来看,别说是三头六臂,就是千手观音在挥舞着长刀的关公面前都要逊色了几分,然而《三国演义》中,吴承恩对关羽这个角色在故事情节上做了很大的改动。在真实的《三国志》里,许多你熟悉的典故,熟悉的人物关系,甚至是熟悉的兵器,都有可能是另一番模样。
第一:亲蜀派的罗贯中在为关羽编造故事上真是不遗余力,"温酒斩华雄"和"阵斩文丑"这些在正史里都是不存在的。
先来看"温酒斩华雄"。在《三国演义》中,关羽临行前曹操替他温了一壶酒,静候他的佳音,另一边关羽只一招就将华雄的头颅斩下,他提着华雄的头颅一路潇潇洒洒大步归来,也自此在军中立下威名。曹操见关羽归来,提起了手边的酒壶,酒,尚温……但在《三国志》中这件事却并非如此。事实上,华雄确实是死了,不过是被当时的江东之主孙坚所杀,并不是关羽,真正的关羽此时正心向远方,一路北上寻找刘备呢。
我们再来看"阵斩文丑"。文丑是何人?据史料记载,文丑乃是东汉末年的河北将领,后入袁绍麾下讨伐曹操,他虽为一介莽夫,却也骁勇无比。据正史记载,文丑是在一次战役中追击曹操,遭到徐晃偷袭才落得惨败。而当时的关羽早已经斩完了颜良,回到了刘备身边,所以根本就不存在斩杀文丑这一说。
第二:千里单骑各走一方,说起来关羽和曹操也算是有一段缘,只不过后来者终究是不能居上,二人也终究是有缘无分。
《三国演义》中关羽被擒,不得已才入了魏营之中,经过与曹操约法三章,立下战功后,曹操才不得不放走了他。事实上,《三国志》中,关羽降于曹操并没有提任何条件。只是当时张辽问关羽:"曹公如此厚待你,你为何仍要投奔刘备?"正史有言:"吾极知曹公待我厚,然吾受刘将军厚恩,誓以共死,不可背之。吾终不留,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。"大概意思就是,他当然知道曹操对他好,只是自己早已立誓要与刘备同生共死,不可背弃,不过自己也不会忘恩,一定会在报效曹公之后再离开。要说刘备也真是有福气,能得关羽如此忠心不二,假如这世上没有刘备,没有桃园结义,没有过去的种种,是不是上天也能成就了他与孟德的一段莫逆之交?
第三:"青龙偃月,饱经风霜;赤兔白马,驰骋疆场"。《三国演义》中的赤兔白马的确不假,只不过,这青龙偃月刀是到了宋朝时期才出现的,时间根本就对不上。难不成,兵器也会穿越千年之恋?据《三国志》记载,三国时期的兵器以矛为主,多是长矛或茅箭,所以关二爷当时用的兵器,其实也是这类的。
真实的关公其实并没有那么多显赫的战绩,作者在《三国演义》中为关羽的人物形象增添了许多虚幻的故事,对于《三国演义》和《三国志》中关羽的不同之处,我们来看看网友们是怎么评价的。